Workflow
为什么要实施零基预算改革
经济日报·2025-06-11 06:10

零基预算改革概述 - 零基预算是指从零开始编制预算,不考虑以往预算基数,根据实际需求、财力状况和事项优先级重新核定支出预算 [1] - 传统增量预算模式以上年度预算数为基数调整,易导致资金分配固化和效率低下,零基预算能压减非重点支出并整合分散资金 [1] - 改革目标为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中央16个部门率先试点 [1][3] 改革背景与必要性 - 零基预算是推进现代预算改革的关键一步,助力预算管理制度化、透明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2] - 适应财政紧平衡状态: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万亿元(完成预算98.1%),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降1.1%,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降11% [3] - 优化财政政策工具: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需调整收支结构,提升政策效能 [2] 地方试点成效 - 安徽省2023年全省改革后,省级项目数减少22%,清退压减资金88.7亿元 [3] - 广东、陕西2015年起省级试点,重点建立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和项目支出保障机制 [3] 改革实施路径 - 提高预算统筹能力:需覆盖全预算体系及收支活动,避免资源割裂 [4] -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破解改革碎片化 [4] - 完善绩效管理:科学量化部门绩效目标,将评价结果用于预算编制 [4] - 配套措施保障:动态调整重点事项清单和支出标准,加强专业人才投入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