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节活动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历时7天,吸引来自84个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代表参与,展示近600项非遗 [3] - 成都市举办23场非遗主题系列活动,现场参观人次近200万 [3] - 非遗节现场促成销售总额超1604万元,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 [9] 非遗技术创新 - 数字织机还原汉代老官山汉墓织机造型,观众可通过交互体验即时织出蜀锦纹样 [4] - 短视频博主运用AIGC、动作捕捉技术将剪纸、皮影等非遗转化为动态内容,相关视频获赞近2300万次 [5] - 抖音平台30岁以下非遗传承人同比增长24%,00后非遗视频发布者数量同比上升95% [6] 非遗产品商业化 - 蜀锦纹样被应用于咖啡杯、手链等日常用品,推动传统工艺现代化 [5] - 泡泡玛特将古法错金工艺与夔龙纹样融入潮玩设计,"藏金无痕·木"等产品受海内外追捧 [11] - 朱苦拉咖啡非遗节首日即售罄7天库存量,验证小众非遗产品的市场潜力 [8] 非遗文旅融合 - "徽州鱼灯"通过游戏动画植入成为黄山文旅名片,带动研学、民宿等业态,2025年春节吸引游客超600万人次 [11] - 黄山市非遗主题线上活动推动过夜游客量同比增长超50%,线上文创交易量增长超90% [12] - 字节跳动平台通过电商拓展非遗商品销售渠道,形成"线上热点-线下打卡"联动模式 [12] 国际非遗交流 - 11国艺术家共同创作"交织万象"编织装置,融合竹藤、柳条等跨国文化符号 [7] - 波兰艺术家提出希望引进中国藤编、竹编工艺进行跨国合作 [7] - 威尼斯玻璃雕刻、墨西哥串珠等国际非遗项目同场展示,形成文化对话 [9]
在中国,遇见非遗的N种模样(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11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