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背景 - 改革已持续25年,主管部门多次变更,方案数次调整 [1] - 旨在整合全国差异巨大的5000~23000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现全国统一 [1] - 国家医保局2021年重启改革,2024年明显加速 [1] - 已编制28批《立项指南》,涵盖1200项主项目、500余项加收项、150余项扩展项 [7] 改革历史进程 - 2000年首次提出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4] - 2001年发布首版全国规范,涵盖3966个项目 [4] - 2012年版规范扩充至9360个项目 [4] - 地方执行不力导致项目数量差异大,部分省份超23000项,最低仅5000项 [5][6] 现存问题与影响 - 项目混乱导致同名不同项、同项不同价现象普遍 [6] - 比价关系混乱,县级医院CT价格可能高于省级医院 [6] - 影响公立医院"国考"数据公平性 [6] - 增加飞行检查难度,异地互查因项目差异受阻 [7] - 阻碍新技术应用,部分地区申报周期长达2-3年 [7] 改革核心内容 - 项目整合幅度大:安徽放射检查从173项压缩至26项,河北超声检查从65项整合为13项 [9] - 取消按部位定价,统一为"CT平扫"等标准化项目 [9] - 价格与设备特征脱钩,按成像精度划分收费标准 [9] - 坚持"技耗分离"原则,如种植牙区分手术与耗材收费 [10] - 为AI辅助诊断等新技术预留空间 [11] 价格确定机制 - 一对一项目直接平移价格,如山东心肺复苏术保持300元/次 [12] - 多对一项目采用加权平均法,如安徽X线造影从75-150元统一定价120元 [12] - 成本互不包容项目采用叠加法,如种植牙多项收费合并 [12] - 部分地区已落地超10批指南,内蒙古完成20批 [12] 实施挑战 - 医院反映工作压力大,映射现有项目需大量时间 [13] - 地方担忧特色项目如胆管移植等未被纳入指南 [16] - 加权平均定价可能导致临床行为异化 [16] - 需平衡技术价值、基金支付和患者负担三重目标 [16] - 耗材收费标准缺失,部分地区建立省级目录但全国不统一 [17][18]
医保局再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持续25年 基层关心此番能顺利落地吗?
第一财经·2025-06-11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