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科技板”规模迈向4000亿元 业内期待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参与
金融时报·2025-06-11 09:51

债市"科技板"市场表现 - 截至6月6日全市场累计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过190只,发行规模约3745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2958亿元,交易所市场发行787亿元 [1] - 11只债券公告后未发行(原计划86亿元),32只债券正在发行或拟发行(规模475.5亿元),均计划6月12日前完成 [1] - 科技创新债券平均票面利率1.95%,平均发行期限3.3年,3年以上期限占比近80%,10年以上规模超百亿元 [5] 发行主体与产品创新 - 发行主体多元化,涵盖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和创投机构,构建完整科技创新融资链条 [2] - 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债券、科创主题绿色债券等特色品种,未来将加快"科创+绿色""科创+乡村振兴"等组合型产品 [2] - 金融机构发行金额占比达六成(约2320亿元),通过多种渠道将资金投向民营科技企业 [7] 融资便利性与风险分担 - 通过优化发行流程、引入多元化增信措施(如信用风险缓释凭证)降低科技企业融资门槛,应流机电、山东宏桥等企业已获增信支持 [3] - 发行人可灵活设置含权结构、预期收益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条款,提升债券吸引力 [3] - 东方富海等创投机构通过"科技板"解决融资成本高问题,实现发债期限与基金期限匹配 [3] 行业参与情况 - 科技型企业累计发行1306亿元,包含24家民企(占比30%)及多家地方国企/央企,科大讯飞、TCL科技等民企快速完成低成本发行 [6] - 细分领域覆盖电子元器件制造、软件开发、医疗设备等新兴行业,股权投资机构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提供股性资金 [7] - 传统行业(石化、电力、投控)参与度较高,同时前沿新兴领域发行占比逐步提升 [7] 投资者参与与市场反馈 - 机构投资者认购踊跃,60余只债券全场认购倍数超3倍,券商发行的债券认购倍数最高达7倍(东方证券、国泰海通证券等) [8] - 政策鼓励长期资本入市,支持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指数及挂钩产品,优化增信端和评级服务 [8] - 当前投资者以非法人产品和商业银行为主,风险偏好偏低,二级市场活跃度待提升 [9] 未来发展重点 - 需改善主体结构(当前AAA/AA+央国企为主),提升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度,解决资金期限错配问题 [9] - 建议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优化债券期限结构,精准识别民企成长价值以增强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10] - 中长期债券发行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并购重组和产业链整合,推动核心技术落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