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企响应60天账期政策 - 广汽集团最先于6月10日20点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 - 一汽、东风两家央企随后跟进表态,强调社会责任担当 [1] - 赛力斯表示其一直保持60天账期,同时发布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 [1] - 吉利、长安在23点后响应,长安旗下多个子品牌同步承诺 [1] - 比亚迪于6月11日凌晨1点加入,承诺统一账期至60天 [2] - 截至发稿共有8家车企表态,包括广汽、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 [4] 行业账期现状与问题 - 国内车企平均账期达170天,部分超过240天,远高于国际车企50-70天水平 [5] - 国际对比:丰田54.84天、福特56.94天、通用64.1天,德国车企更短(奔驰37.91天、宝马42.45天、大众41.1天) [5][6] - 国内车企采用复杂支付方式延长实际账期,如"9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组合 [7] - 2024年部分车企账期数据:特斯拉64-90天、长城90天、比亚迪127-147天、理想165-194天、小鹏274天 [6] - 10年前行业平均账期45天,当前恶化主要因价格战和利润压力传导 [5] 政策背景与影响 - 国家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6月1日起执行,明确60天支付期限 [9] - 条例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设立每日万分之五逾期利息和3-5倍罚款 [15] - 前5个月汽车销量增长10%,中国品牌份额达70%,但行业利润率下滑至3%水平 [7][9] - 前4个月全国经销商亏损超70%,零部件供应商生存困难 [9] - 政策将限制车企快速扩张能力,考验现金流和融资能力,加速不健康企业淘汰 [11] 行业反应与疑虑 - 供应商普遍支持政策但关注落地执行,担心变相延长账期手段 [4][13] - 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拖延验收、结算合同签订等变通方式 [13] - 支付方式差异大(电汇/银承/商承),商承贴现仍会产生利息成本 [13] - 部分观点认为能突破60天的供应商可能获得更多业务,市场竞争或削弱政策效果 [13] - 政策建立"投诉-受理-处置-反馈"机制和信用惩戒体系强化执行 [15] 政策意义与展望 - 标志着汽车产业链从"主机厂霸权"向"公平协作"转型 [15] - 短期增加车企财务压力,中长期增强产业链韧性和资金流动性 [11] - 倒逼整车厂优化资金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 [15] - 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健康生存环境,防止行业陷入低质低价恶性循环 [9][11] - 政策执行力度和效果仍需观察,信用体系构建是关键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