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士顿大学:2024年中国经济关系与非洲低碳工业化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2025-06-11 12:45

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现状与研究背景 -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及2006年中非发展基金设立后,中非经济关系迅速深化,中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2013年起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双边直接投资来源国 [1] - 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集中于能源、自然资源领域,同时非洲向中国大量出口大宗商品并进口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造品 [1] - 2003-2022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比最大达32.2%,其次是建筑业29.1%,采掘业11.2% [31][32] - 全球对非洲制造业FDI从2003年1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42亿美元,埃及、尼日利亚、南非、摩洛哥和安哥拉是前五大投资目的地 [26][28] 中国对非投资的环境影响 - 中国对非洲制造业直接投资显著加剧当地工业碳排放,负面影响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中尤为突出,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 [2] - 中国FDI增加1%会使非洲国家制造业碳排放增加0.017%-0.019% [55] - 经合组织国家对非直接投资虽也集中于资源密集型产业,但对碳排放无显著负面影响,差异源于中国投资企业ESG标准执行低于国际最佳实践 [2][46] - 2015年后中国对非制造业投资从资源密集型转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型,2020年技术密集型投资达峰值,2021年劳动密集型占比达95% [38][42] 环境法规的调节作用 - 环境法规对中国FDI的碳排放影响有减缓作用但统计上不显著,凸显非洲普遍存在的环境法规执行不力问题 [3] - 严格环境法规可使中国投资企业的制造业碳排放量降低,但非洲国家监管机构能力不足导致效果有限 [49][57] - 非洲国家在低碳转型中面临出口机会减少、转型成本高昂、基础设施和财政能力有限等挑战 [3] 研究价值与政策启示 - 研究首次量化了直接投资对非洲制造业碳强度的影响,填补了相关文献空白 [4] - 直接投资的来源和行业领域是决定其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中国应提升对非投资中ESG标准执行力度 [4][46] - 非洲国家需加强环境法规建设与执行,推动可持续融资,鼓励投资环境可持续项目 [4] - 向低碳制造业转型为非洲提供摆脱大宗商品依赖、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机遇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