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革命与资本市场 - 当前处于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起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正在改写全球生产生活方式和金融投资格局[1] - 中国是此轮科技革命重要参与者,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在国际基准测试中表现亮眼,中科大"九章"光量子计算机不断刷新全球算力纪录[1] - 中国科技力量崛起推动A股市场涌现一批科创新力量,成为资本市场走稳走强的重要基石[1] 外部环境与行业韧性 - 外部不确定性不是中国转型的决定因素,特朗普1.0时代外部冲击加速国内相关产业突破,2.0时代仍将如此[2] - 高附加值行业具有"难替代性",高关税影响可控,重点关注三类行业:供应链难脱钩行业(机械设备、橡胶塑料等)、竞争国竞争力有限行业(机械设备、消费电子等)、加价倍率高行业(汽车、消费电子等),这些行业对美出口规模占比达47%[2] - 2025年下半年关注"反内卷"和"服务业",制造业或面临下行压力,服务业投资和消费有望改善并对冲制造业压力[2] A股市场展望 - 预计2026年好于2025年,牛市主要区间在2026-2027年,2025年四季度市场中枢有望抬升,进入"发令枪响"前最后阶段[3] - A股具备演绎牛市潜力:居民"资产荒"加剧推动权益配置比例提升,2025年是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A股投融资功能建设改善回报中枢;中国企业通过"内卷"和"反内卷"抬升盈利,供给出清周期到来[3] - 2025年三季度预计为中枢偏高的震荡市[3] 科技赛道布局 - 科技行业尚未摆脱中期调整,调整源自国内AI应用催化偏慢和算力投资中期展望不确定性[4] - 科技行情可能分布在未来数年,下一轮中级别上涨需基础层突破催化,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具备成为结构牛核心产业趋势潜力[4] - 一二级市场联动拐点已现,创投融资强势方向包括软件和信息、硬件技术、AI相关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4] 消费与港股展望 - 对消费扩散行情保持谨慎,新消费赚钱效应扩散往往是行情短期休整信号,珠宝首饰、IP潮玩、新零食饮品、美妆个护等细分龙头仍维持景气趋势[4] - 医药(CXO和创新药)和贵金属等稀缺景气方向演绎逻辑类似[4] - 港股在潜在牛市中大概率领涨:港股成为中国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A股代表性资产登陆港股成趋势;港股互联网是国内AI产业趋势龙头方向;港股国企高股息是保险举牌重点方向;内外资共振定价"中国战略机遇期阶段"[5]
申万宏源傅静涛:三季度是中枢偏高的震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