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薄荷色Labubu卖出108万,泡泡玛特一年疯狂收割130亿
36氪·2025-06-11 15:48

Labubu现象与泡泡玛特业绩表现 - Labubu成为2025年全球消费市场现象级IP,全球唯一一只薄荷色Labubu拍卖成交价达108万元[1][4] - 限量款Labubu二手市场价格破1万元,盗版盲盒因供不应求成为硬通货[4] - 第三代Labubu全球发售引发抢购潮,泰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出现限购、断货及政策干预[7] 泡泡玛特市场扩张与用户增长 - 2024年内地新增38家门店,会员总数从2022年2600万增至2024年4600万,日均新增超1万人[9] - 2024年海外收入50.66亿元(+375.2%),东南亚贡献24.03亿元,北美增长超500%[35]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20][35] Labubu爆火的心理机制 - 盲盒设计利用多巴胺驱动的"不确定性奖励"机制,隐藏款抽中概率0.69%强化成瘾性[11][13][31] - 蔡格尼克效应激发收集欲,70%消费者会为心仪款式重复购买3次以上[14][16] - 成为社交货币与炫耀资本,隐藏款溢价达877%-1284%,B站相关视频播放量近50万[16][18][20] 营销策略与全球化基因 - 明星效应显著:泰国公主、贝克汉姆女儿、BLACKPINK成员公开带货[28][30] - 联名策略覆盖海贼王、LV等IP,本土化设计如新加坡鱼尾狮款引爆市场[32][34] - 签约28名国际设计师,超半数来自中国香港及日韩泰英美,产品具备全球审美基础[34] 资本市场反应与未来挑战 - 泡泡玛特股价从2024年3月18港元涨至2025年6月252.6港元,涨幅超1400%[37] - 美银预测2025年营收226.01亿港元(+91%),计划新开110家海外门店[38] - IP生命周期存疑,需持续创造新爆款以应对"15天潮流周期"风险[39][41] 行业争议与社会心理 - 被质疑具有博彩性质,创始人王宁强调公司定位为潮玩企业[42] - 反映"液态社会"情感代偿需求,年轻人通过消费填补社交空虚[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