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欧卫星互联网,“太空大战”愈演愈烈
36氪·2025-06-11 17:03

卫星互联网全球竞争格局 -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稳步推进,"千帆星座"已完成五个批次组网卫星发射,部署进入常态化阶段 [1] - 中国星网集团牵头的"GW星座"完成低轨03组卫星发射,实现第三次密集部署 [1] - 美国FCC计划释放超过20000MHz频谱资源,规模超现有卫星系统可用总量,支持LEO和下一代卫星宽带 [1][7] - 欧盟宣布将斥资逾100亿欧元建设IRIS2通信卫星系统,预计2030年初投入运营 [11]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 - 地球同步轨道(GSO)卫星运行在距地面约3.6万公里轨道,覆盖区域固定 [2] - 非地球同步轨道(NGSO)卫星包括LEO和MEO卫星 [2] - GSO与NGSO星座需共享频谱资源,频率干扰问题成为挑战 [4] - 20世纪90年代国际组织制定规则,要求NGSO星座满足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PFD)限值 [4] 美国卫星互联网政策突破 - FCC允许SpaceX突破现有功率限值,以更高功率提供手机直连卫星服务 [4] - FCC启动对卫星频率资源共享规则及功率限值的审查,意图打破现有框架 [6] - FCC计划开放四个频段:12.7-13.25 GHz、42.0-42.5 GHz、51.4-52.4 GHz及W波段 [7] - 12.7 GHz和42 GHz频段原考虑用于地面通信,现转向支持卫星互联网 [8] 主要企业动态 - SpaceX星链全球在轨组网卫星总数已达8827颗 [9] - 星链服务已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期获韩国和印度批准提供服务 [11] - 马斯克寻求突破功率限制以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的语音和数据上网功能 [4] 行业竞争态势 - 美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发展决心坚定 [9] - 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尚处组网阶段,距离大规模使用仍需数年 [9] - 当前中国主要依托高轨高通量卫星如亚太6D提供卫星上网服务 [9] - 全球主要经济体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涉及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