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劣币驱逐良币?阿里离职员工发万字长文控诉,马云致谢:写得很好
搜狐财经·2025-06-12 10:24

阿里巴巴员工离职事件分析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前员工元安发布万字离职帖,详细列举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体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4] - 马云回应承认公司处于变革期,强调成长需要时间与过程,但未直接否认问题存在 [1][3] - 大公司病在阿里表现为价值观考核弱化、晋升机制扭曲、官僚主义滋生等问题 [8][9][11] 员工分类体系问题 - 员工类型划分:金牛(价值观业绩达标)、野狗(业绩好但价值观差)、白兔(价值观好但业绩差),当前野狗和白兔数量激增 [6][7] - 野狗文化盛行:因"投入少见效快"的考核导向,野狗通过不择手段获取晋升,导致团队合作成本上升和信任崩塌 [8][9] - 白兔堆积现象:推诿拖沓员工增多,实际产出者减少,20万人员工基数加剧人浮于事 [9] 人力资源机制缺陷 - 价值观考核弱化:新人面试官资质不足(包括试用期员工参与招聘),稀释"阿里味儿"的核心价值观 [8] - 职级通胀严重:P级含金量下降源于外部高薪挖角(输入型通胀)和内部论资排辈(内在通胀) [11] - 绩效黑箱操作:不透明的打分机制赋予主管过大权限,演变为"老板文化"和山头主义 [11][12] 大公司治理挑战 - 历史必然性:华为等企业同样经历官僚主义阵痛,需通过"摔跟头"实现组织进化 [16] - 变革动态平衡:马云强调"治大国如烹小鲜",过快或过慢调整均可能破坏组织稳定性 [4] - 自我修复能力:阿里仍保持批判精神,管理问题属于可解决的"熵增"范畴 [15][17] 行业普遍性观察 - 大公司通病:腾讯华为均公开承认内部贪腐或官僚主义,规模扩张必然伴随管理复杂度提升 [16] - 人才流动本质:员工与公司本质是利益合作关系,过度强调"家文化"反导致责任边界模糊 [11] - 长期进化逻辑:行业最终仍趋向"良币驱逐劣币",但需容忍阶段性阵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