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 - 光伏产能出清效果不理想,价格战导致产业链盈利空间被挤压,尾部企业面临破产出清 [1][2] - 光伏主产业链21家上市公司总资产接近4万亿元,员工总数28万名,资产规模远超辅产业链 [2] - 18家光伏主产业链上市公司一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龙头企业亏损严重:通威股份亏损26.1亿元,TCL中环和隆基绿能均亏近20亿元,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亏逾10亿元 [3] 行业特征 - 光伏产业具有强周期性,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与供给加码导致周期下行 [4] - 中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最大光伏产品出口国,各环节技术及产能领先全球 [4] - 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电力全面参与电力交易,市场收益率将牵引行业优化发展 [4] 行业挑战 - 自律减产保价在一季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抢装潮结束后产品价格再度跌回减产前水平,企业面临产能去化与成本售价倒挂压力 [2] - 部分厂商持续低价销售导致整体减产效果大打折扣,行业自律减产效果不理想 [5] - 行业需避免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保障资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4] 发展路径 - 提升产能出清效率是关键,必要时需监管介入以保障减产效率 [5] - 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N型TOPCon、HJT等新一代技术突破推动差异化竞争 [6] - 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企业转向高效管理、精准定位和清晰战略布局,竞争重点转向经营质量、效率、技术及渠道 [6] 行业展望 - "反内卷"倡议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开始,本质是资源优化重组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阵痛 [6] - 行业需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非市场干预,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 [7] - 全球能源转型窗口期稍纵即逝,错失机遇将导致未来追赶成本远高于当前调整代价 [7]
壹快评︱光伏业能从新能源车“反内卷”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