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断气、土耳其加价,普京明白了只有中国不会“趁火打劫”
搜狐财经·2025-06-12 14:12
俄罗斯能源出口困境 - 北溪管道爆炸导致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中断,财政压力加剧[1] - 土耳其天然气枢纽项目因管道容量不足、投资缺口及政治博弈而终止,俄方损失重要替代路线[3][5] - 欧洲市场转向美国、挪威及北非天然气,俄罗斯难以恢复主导地位,绿色能源转型进一步挤压需求[8] 中俄能源合作特点 - 中国坚持市场价格机制,拒绝预付款和"照付不议"条款,强调长期稳定与风险共担[7] - 中哈管道满负荷运行,俄方提议被明确拒绝,显示中国对合作条件的严格把控[7] - 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年输气量达500亿立方米,但双方仍在价格透明度和责任分担上存在分歧[13] 国际能源格局变化 - 土耳其借能源合作施压俄罗斯,要求供气折扣及项目主导权,并捆绑叙利亚等政治议题[5] - 欧洲加速液化天然气设施建设,储气能力提升,俄罗斯对欧出口幻想破灭[8] - 俄罗斯能源行业共识转向亚洲市场,中国被视为最稳定合作伙伴[9][11] 合作模式对比 - 土耳其采取"算计型合作",短期利益导向且附加政治条件[5][15] - 中国合作制度化,基于合同规则而非政治姿态,注重长期发展[13][15] - 俄罗斯最终认可中国"分担账单"的务实伙伴关系,与土耳其形成鲜明对比[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