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国医保“一盘棋”:异地就医免垫付首季减负469亿元
华夏时报·2025-06-12 16:58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成效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7075.26万人次,减少个人垫付469.92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37.97%和11.44% [2][7] - 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363.89万人次(同比增长11.92%),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4516.15万人次(同比增长36.64%)[7] - 全国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达65.16万家,较2024年底增长1.19%,其中住院定点医疗机构8.13万家(增长1.21%),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23.10万家(增长1.50%)[7] 政策实施与技术支撑 - 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实现异地就医实时结算,结束系统分割历史,医保电子凭证和社保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3][8] - 2025年一季度线上备案渠道办理360.53万人次,同比增长18.06%,备案服务下沉至乡镇村窗口[8][9] - 浙江省实现省内异地就医"自动备案、免申即享",云南省通过"医保赶街日"服务推动跨省门诊结算人次同比激增40%[9][10] 区域创新服务模式 - 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跨省临时就医"视同备案"试点,覆盖北京、重庆等5省市[9] - 黑龙江设立"医保跨境服务点"为赴俄务工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广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医疗费用结算试点及"港澳药械通"政策[10] - 粤港澳大湾区优化港澳人员备案流程,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探索跨境医疗费用直接结算[10] 历史性变革与民生影响 - 2017年海南实现全国首例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2018年起逐步扩大至普通门诊和慢特病门诊费用结算[6] - 改革前患者需全额垫付(如2015年案例中16万元手术费),报销流程耗时两个月且面临政策差异[4][5] - 政策显著降低制度性成本,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支持全国人才流动和统一大市场建设[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