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支付难题与解决方案 - 创新药因高研发投入导致定价高昂(如CAR-T疗法百万元/针),但受限于医保"30万不进,50万不谈"的隐形门槛,部分药物难以纳入医保目录 [2] - 2024年底医保局首次提出丙类医保目录作为基本医保补充,聚焦高临床价值但超出"保基本"定位的创新药,原计划2025年4月启动申报但进展延迟 [2][3] - 2025年6月《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探索多层次用药保障 [2][4] 商业保险在创新药支付中的角色 - 商业健康险对高价药包容度高于医保(如惠民保已纳入CAR-T),但2024年商保仅覆盖创新药支付的7.7%,远低于医保的44%和个人支付的49% [4][7] - 保险行业协会2025年3月下发《商业健康保险药品目录》征求意见稿,拟规范商保药品参考目录,呼应丙类目录或探索新支付模式 [4][6] - 商保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大健康产业目标规模16万亿元,当前商保规模仅8800亿元,其中纯健康险2000亿元,惠民保不足200亿元 [8] 医保基金现状与创新药市场挑战 -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收入3.48万亿元(+4.4%),支出2.97万亿元(+5.5%),结余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支付压力 [7] - 国内创新药市场份额仅23%,显著低于美国的80%和日本的70%,单一支付体系制约产业发展 [7][8] - 专家建议建立以商保为主的多元支付体系,平衡仿制药"用得起"与创新药"用得上",并针对低收入人群补充医疗救助 [8]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 政策预期推动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涨幅超60%,6月10日成交额突破130亿元创纪录 [8] - 创新药支付改革需解决细则缺位、商保支付能力薄弱等挑战,政策落地与多方协同是关键 [8]
医保商保联手破局!创新药支付难题迎新政,万亿级市场风起
华夏时报·2025-06-12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