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多元赋能科技创新 - 当前我国统筹推进银行信贷、债券发行、股权投资、科技保险等多元金融工具发展,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3]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要求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3] - 各类资本正通过长期股权投资赋能科技创新,例如量子科技企业获得超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学家创业企业拿到数千万元融资,大模型企业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 [3] AIC股权投资试点进展 - AIC探索股权投资始于2021年,具有金额大、周期长、风险容忍度高等特征,是科技企业急需的长期资本 [5] - 金融监管总局对AIC股权投资试点进行了两次扩容,目前全国各地至少已设立74只AIC股权投资基金,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5] - 设立AIC股权投资基金时银行出资比例上限为30%,较先前在上海试点时提升了10%,剩下的70%需要通过社会募集完成 [5] - 地方国资参与有利于推动AIC股权投资基金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赋能"的闭环生态 [6] 保险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投资 - 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已有15个年头,例如北京面壁智能科技获得北京科创基金子基金3000万元A轮投资,背后有保险资金的身影 [7] - 国寿资产以投资S基金份额的方式对北京科创基金投资50亿元,通过市场化分散投资策略缓解风险管理困难 [7] - 保险资金因其负债刚性特征总体风险偏好较低,需要进一步引导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投资的风险管理理念 [7] 国资创投支持科技创新 - 创投基金是股权投资市场的"主力军",《举措》有18处提及"创业投资",要求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 [8] - 国资创投机构往往在科技研发中、应用落地前、产业链未起势时进场,对我国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填空白、补短板、锻长板 [9] - 国有创投机构探索建立接续投资机制及生态,例如创合松山湖创投基金对科研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支持,并引入其他基金拓展资金来源 [9] - 科技企业融资主要难在"耐心",资本需要以时间换收益,与企业共同成长 [10]
科创“长跑”遇“长钱”! AIC、险资、国资多元助力科技创新
上海证券报·2025-06-13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