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机构: 优质创新药资产成“非卖品”
中国证券报·2025-06-13 04:42

行业趋势 - 创新药板块在港股和A股市场表现突出,私募机构投资情绪乐观并采取长线做多策略 [1] - 中国创新药行业经历深度调整后估值吸引力凸显,行业基本面与估值见底后对外授权(BD)交易井喷 [2] - 2024年跨国药企引入的创新药候选分子中31%来自中国企业,美国大型药企超5000万美元预付款交易中涉及中国研发资产的比例达30% [2] 商业模式 - 中国创新药企形成"产品上市销售"与"海外权益授权"双轮驱动商业模式,享受双重红利 [3] - "本土盈利+授权出海"的增长闭环推动中国创新药资产在全球交易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3] - 创新药领域打破新兴产业高位融资后产能过剩的循环,成为创造股东价值的前沿科技领域 [3] 市场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从历史低点反弹逾一倍,私募机构认为行情仍处于"市场价值再认识"初始阶段 [4] - 优质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远未结束,公私募机构修复医药资产配置权重的潜在加仓资金规模可观 [4] - 市场做多资金向"具备明确业绩兑现能力的标的"集中,形成估值修复、政策支持与机构长线做多的三重共振 [4] 投资策略 - 私募机构持续加仓创新药公司,重点布局细分领域龙头及有潜在BD项目的公司 [4][7] - 投资脉络包括细分领域龙头、具备强大营销能力的企业以及特色小型研发公司中的隐形冠军 [7] - 创新药投资策略分为"上半场顺势而为,下半场做情绪对手盘",短期情绪过热时逆势操作提升性价比 [7] 研发与估值 - 中国创新药企前期研发精准布局迎来收获期,某港股药企60亿美元BD交易创下纪录 [2] - 部分商业模式已验证的中大市值龙头企业仍处合理估值区间,估值中枢有望随双逻辑兑现持续上移 [7] - CXO行业可能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爆发的最大受益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CXO龙头有望成为下阶段领涨品种 [8] 长期前景 - 私募机构推出医药主题基金,锁定拥有良好研发记录及全球优势的医药企业,严控估值与基本面匹配度 [5]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相较四年前高点仍处低位,中长期前景广阔 [7] - 研发红利陆续兑现为经营成果,A股和港股生物医药板块修复只是开始,后续空间值得期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