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 中欧班列将中东欧国家的区位劣势转化为过境运输优势,为其开辟新型物流运输通道并密切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1] - 截至2024年6月10日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联通中国境内128个城市[2] - 2014-2021年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2倍、2倍、1.8倍和2.2倍,超过同期中国与欧盟贸易额1.4倍的增幅[2] 贸易影响与市场拓展 - 中欧班列带动中东欧国家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包括保加利亚西红花、克罗地亚金枪鱼、波兰琥珀啤酒等[2] - 中国已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国[2] - 2023年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班列占比不足40%,与部分中东欧国家贸易额缩减主要受物流不畅影响[3] 新运输通道建设 - 中国企业推动建设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形成中国—中亚—中东欧—德国的多式联运新通道[4] - 在塞尔维亚设立中欧班列中东欧集结中心,并在多个国家建立物流枢纽和分拨中心[4] - 中远海运集运与TCL在波兰建设欧洲中心仓可实现"72小时覆盖欧洲主要市场"[4] 政策与机制创新 - 2024年中国与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签署合作协议,互联互通成为重点合作领域[5] - 中匈两国建立政府间中欧班列合作机制,未来需设立多层级协调机制消除合作痛点[5] - 中国—中东欧航空运输线超30条,未来将借助"空中丝绸之路"项目打造陆海空一体化物流体系[5] 规则与技术创新 - 建议加强中欧班列规则标准衔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6] - 推广智慧物流和智慧海关模式,促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互联互通[6] - 强化沿线安全风险管理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6]
中欧班列构筑亚欧物流陆桥
经济日报·2025-06-13 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