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概述 - 联环药业因违反《反垄断法》在销售原料药地塞米松磷酸钠过程中被罚没约6103.82万元[1][2] - 该系列案件共对当事人罚款超3.6亿元[1][7] - 案件涉及四家药企协同涨价行为,违法时间长达两年四个月[8][17] 涉事企业处罚详情 - 联环药业被没收违法所得1789.92万元,并处2023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约6162.72万元(因宽大减免30%后实际罚款约4313.90万元)[4] - 津药药业、仙琚制药、国康瑞金分别被罚没约6919.24万元、1.953亿元、2877.92万元[4] - 四家药企负责人各被罚款60万元[4][5] 个人责任追究 - 垄断协议组织者郭某某被处以500万元罚款,为《反垄断法》修改后对自然人最高金额罚款[5][6] - 联环药业时任法定代表人吴某某被罚款60万元[4][19] 垄断行为细节 - 四家药企通过同步断供、统一提价等手段实施垄断协议[8][17] - 联环药业将价格从7800元/公斤提至15000元/公斤[12][17] - 津药药业从9000元/公斤提至13800元/公斤[12] - 仙琚制药从最高8200元/公斤提至13000元/公斤[12] - 国康瑞金从7900元/公斤提至10000-38000元/公斤[12] 案件背景与影响 - 涉案药剂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新冠肺炎重症治疗推荐用药[8][16] - 垄断行为导致下游制剂价格上涨,增加医保支出和患者负担[8][20] - 案件体现了新《反垄断法》强化个人责任的特点[9][13] 行业执法趋势 - 原料药领域已成为反垄断执法"高频区",处罚力度不断加大[10] - 2023年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等公司滥用原料药市场支配地位案创下12.19亿元罚没记录[10] - 执法呈现从严处罚与合规激励并重特点[11][13] 案件启示 - 横向协议风险被严重低估,企业需警惕变相价格协同[14] - 合规建设需覆盖全链条,包括经销商、代理商管理[14] - 危机应对机制至关重要,建立反垄断风险快速响应机制[14]
四药企及组织者因垄断协议被罚3.6亿:首例个人顶格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