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兼并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内卷终局推演
36氪·2025-06-13 10:53

行业现状分析 - 中国汽车行业虽销量创新高但面临"规模不经济"困境:2024年销量突破历史新高录得4.5%增长,但总资产周转率持续下滑,固定资产周转率均值跌破5至4.83(十年最低),存货周转率6.67(十年次低)[4][7] - 主机厂财务指标呈现矛盾态势:2024年A股主机厂毛利率均值达15.6%(十年最高),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创十年新高而应付账款周转率十年最低,显示对上游话语权增强[5][7] - 电气化改革带来短期红利但资本效率下降:规模扩张降低单车成本但资本投入边际效益递减,技术停滞周期内过度投资导致资产利用率不足[9] 核心问题诊断 - 固定成本隐性增加加剧经营压力:设备损耗加速/租金上涨等隐性成本侵蚀毛利,类似炸鸡店案例中固定成本激增使扩大销售失去意义[3] -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背离形成结构性矛盾:长期待摊费用近两年显著增长,资产减值损失自2019年持续创新高[11][15] - 产业内卷本质是技术停滞期的同质化竞争:外生性因素导致企业难以通过内生变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10] 解决方案论证 - 兼并整合被确立为最优路径:商会会长王侠提出兼并是治理内卷的有效手段,符合行业从"规模不经济"向资产重置转型的客观规律[1][16] - 国际并购案例提供成功范式:大众集团通过并购斯柯达/保时捷等品牌实现资产优化,日本丰田产业链纵向整合均为正面案例[16][17] - 经济性贬值率指标验证并购窗口期已至:2024年主机厂经济性贬值率达0.335,头部企业(如比亚迪)与行业差值超0.3,参照水泥行业经验差值超0.15即触发并购潮[20][21] 历史规律印证 - 产能利用率与并购活动呈强相关性:2012-2013年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72%时爆发并购潮,当时经济性贬值率0.205[20] - 资产重置价值被反面案例验证:上世纪50年代帕卡德等美系车企因错过重组窗口最终被淘汰[17] - 当前指标已达临界点: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与经济性贬值率已超越水泥行业并购阈值,头部企业估值差创造收购溢价空间[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