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现状与国产化进展 - 电子化学品是半导体、平板显示、新能源等行业的关键支撑材料,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电子气体等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2] - 中国在高端电子化学品领域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国产化率提升,但部分领域仍有较大差距 [2] - 光刻胶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南大光电、彤程电子等在KrF、ArF光刻胶研发和量产上实现突破,但高端光刻胶核心原料仍依赖进口 [3] - 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国产化率约50%,但28纳米以下先进制程用产品仍依赖进口 [3] - 封装材料领域传统产品进展显著,但部分高端封装材料国产化率不足10% [3] - 柔性电子设备关键材料和设备自给率较低,仍需进口 [3] 绿色化与智能化转型 - 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深度变革,循环生产网络和工艺革新成为重点方向 [4] - 英特尔通过AI实时分析刻蚀液金属离子浓度,提升氢氟酸循环利用率 [4] - 住友化学开发低温真空蒸馏技术回收EUV光刻胶,纯度达99.9%以上,成本降低30% [4] - 汉高开发大豆油基焊膏,VOCs排放减少90%,焊接良率提升0.3% [4] - LG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合成晶圆封装材料,固碳率达31% [4] - 3M推出新型碳氢表面活性剂替代全氟化合物 [4] - 北京化工大学发明精馏技术和超净高纯试剂制备节能新技术,分离过程能耗占化工能耗60% [4] - 应用材料公司通过AI优化CMP研磨液配方,实验次数从5000次压缩至200次,研发周期缩短60% [5] - 巴斯夫在上海电子材料基地构建全流程虚拟模型,实时优化能耗和物料流 [5] 产业集聚与协同创新 - 长三角电子化学品联盟依托区域产业基础,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6] - 上海在先进制程光刻材料、清洗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 [7] - 江苏培育出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领域多家龙头企业 [7] - 浙江推动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集聚一批电子化学品代表企业 [7] - 安徽因显示面板产能高,成为光刻胶重要量产基地 [7] - 德国莱茵河化学走廊通过一体化生产、产业共生和闭环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7] - 国外企业在物流整合、技术创新和数字化管理方面形成产业聚集优势 [7]
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正当时
中国化工报·2025-06-13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