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西上收“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权限,透露出哪些深意?
中国环境报·2025-06-13 13:45

环评分级审批政策调整 - 广西修订环评分级审批管理办法,将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上收至省级生态环境厅[1] - 河北、青海等省份已先行实施类似政策,旨在平衡国家监管要求与地方承接能力[1] - 权限调整涉及行业包括火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密集型领域[2] 政策驱动因素 -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单位GDP能耗降低、碳排放降低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等4项指标滞后预期[2] - 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可能导致短期GDP增长,但加剧碳排放与能耗压力,背离双碳目标[2] - 省级审批可规避地方保护主义干扰,解决"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历史问题[3] 政策实施机制 - 配套制定审批标准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生态红线同时保留地方合理发展空间[3] - 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推进审批权限下放,需同步强化市县监管能力建设[4] - 通过定向培训、技术帮扶提升基层专业水平,并将环评质量纳入绩效考核[4] 行业影响分析 - 火电、钢铁等行业面临更严格省级审批,项目准入门槛实质性提高[1][3] - 审批权上收将抑制高耗能项目无序扩张,倒逼行业绿色转型[2][3] - 有色金属冶炼及石化行业新增产能审批周期可能延长[1][2] 系统性改革方向 - 构建"管得住、放得活、接得住"分级管理体系,避免权限调整简单化[4] - 需同步优化省级技术评估能力与基层执法效能,形成监管闭环[4] - 政策探索旨在平衡环境底线约束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