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深圳经济特区45年后再出发
华夏时报·2025-06-13 15:2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 2020年《方案》提出三阶段目标:2020年推出重大改革措施,2022年形成可复制制度成果,2025年完成标志性改革任务 [5] - 截至2024年5月,深圳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已吸引55家跨国公司参与,业务额达3400亿美元 [5] - 深圳已推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细胞基因等6项全国首创性经济特区法规,填补立法空白 [5] - 2024年6月《意见》提出四方面举措: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现代化治理模式 [2][6] 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 - 允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 [6] - 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负面清单制度,清单外成果可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10年以上长期使用权 [6] - 推动国际贸易电子单证应用,加强数字人民币场景创新,便利港澳台船员社保经办 [6] 土地资源盘活机制 - 深圳开发强度近60%,可开发土地不足2000平方公里,存在大量闲置低效用地 [7][8] -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机制,完善闲置费与时长挂钩政策,创新盘活利用方式 [7] - 重点解决产业用地供需矛盾,华为2018年因土地限制将研发部门迁至东莞松山湖 [7] - 需结合国家政策红利与特区立法权,创建"老小民生+新兴产业"兼容的土地盘活模式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