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数字经济与数据标注产业发展 - 2024年武汉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居中部城市之首,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排名第10,中国数字生态指数2024排名第6、较上次前进3位 [1][3] - 到2027年武汉数据标注产业相关业务体量目标超过50亿元,带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增量超过100亿元,产业规模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1][2] - 武汉已构建全市一体化数字资源体系,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编目、统一归集、统一供数的管理机制,形成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 [3] 数据标注产业规划与目标 - 《武汉市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12项具体措施,从产业集聚、能级提升、供需对接、生态优化、安全应用5个方面推动产业发展 [1] - 到2027年目标打造数据标注产业园区,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家,培育细分领域标杆企业不少于4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不少于20家,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 [2] - 武汉已有数据标注相关重点企业60余家,开发了一批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标注工具平台,形成了一批数据标注应用成果 [1]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 武汉探索"整体授权+个别授权"的授权运营模式激发公共数据要素潜能,鼓励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深度融合,采取计价免费方式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开发利用 [3] - 发布全市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目录,建立公共数据资源调用审核、需求审核评估、产品出域审核、争议处置、收益分配及监督评价机制 [3] - 加快城市大模型建设应用,开发城市治理"语料库"和"知识库",促进具身智能、医疗检测、教育培训等垂直领域大模型训练 [3] 产业发展具体措施 - 鼓励数据标注企业参与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加强产品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应用,持续推动自主原创、行业领先的数据标注工具开发 [2] - 搭建供需对接线上信息平台和开展线下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向数据标注企业开放数据集开发建设场景 [2] - 推动公共数据标注与开发利用,支持标注数据安全应用 [1][2]
发力这一数据产业,武汉探索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
第一财经·2025-06-13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