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营销成本与商家困境 - 食品商家杨子君在"618"大促期间产品需打7折销售,叠加营销费用后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导致其决定退出平台活动 [1] - 该公司线上营销成本占比从2022年90%降至目前50%,反映线下流量成本更低且分散的优势 [1] - 某平台效果广告CPM成本同比飙升57%,引导成交金额却下降17%,投资回报率下滑38% [5] - 169万元年框合作曝光量同比下滑超30%,平台流量调节机制缺乏透明度引发商家质疑 [6] - 宠物店主董青线上推广点击成本设为4.7元/次,3000元推广费半月耗尽,扣除佣金年费后实际收益不足5400元 [7][8] 平台经济结构性矛盾 - 头部平台综合收费率超30%(含佣金/推广费/隐性成本),将商家利润挤压至盈亏边缘 [8] - 平台存在重复收取推广费现象(同一客户14天内复购重复计费),收费规则解释权单边倾向平台 [6] - 拼多多2021-2024年在线营销收入增速从51%降至29%,美团同期从54%降至22%,反映平台收入增长放缓 [9] - 专家指出平台"流量垄断-超额抽成"模式若持续,可能触发佣金封顶等强制性监管 [8] 监管政策动态 -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明确禁止8类不合理收费,包括重复收费/转嫁费用/价格歧视等 [11] - 指南要求平台建立收费风险评估机制,鼓励向监管部门报告合规情况,强化内外约束 [12] - 2024年11月监管部门约谈六家电商平台,叫停"仅退款"等挤压商家的规则 [10] - 文件将法律原则转化为可操作指引,代表监管部门对平台收费问题的约束态度 [12] 行业转型趋势 - 部分平台开始主动让利,通过工厂直采/流量扶持降低白牌厂家营销费用 [9] - 商家营销策略从纯线上向线上线下均衡转型(如杨子君公司比例调整至5:5) [1] - 自然流量依赖症显现:董青停投推广后店铺自然流量暴跌50% [8] - 监管介入推动平台废止不合理规则(如退款不退货),增强商家自主权 [10]
“今年‘618’ 我不投流了”
经济观察报·2025-06-13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