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顽疾:供应链挤压和恶性价格战
汽车行业反内卷行动 - 5月底以来汽车产业界掀起"反内卷"浪潮,6月10日一汽、东风等央企及吉利、比亚迪等民企集体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 [1] - 不合理的中小供应商账期是汽车行业长期存在的"陋规",背后潜藏着"供应链挤压"和"恶性价格战"两大系统性问题 [1] - 6月1日国务院新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应在交付后60天内完成付款 [6] 供应链挤压现象演变 - 2000年前后欧美零售巨头首创"挤压供应商"模式,在消费者购买后才向供应商付款 [2] - 2002年广东某家电企业推行"零库存"运动,将库存成本转嫁给供应商,零部件库存从5-7天降至3天且由供应商承担成本 [2] - VMI模式实现供应链高效运转的同时,使供应商承担了链主部分成本,挤压其利润空间 [3] - 2011年国美电器向家电厂商收取十多种费用包括新店装修费、促销费等,将成本转嫁给供应商 [3] 汽车行业现状数据 -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 [5] - 2024年汽车零部件企业息税前利润率5.7%,较三年前毛利率缩水2.8个百分点 [5] - 2024年汽车供应链百强前十企业平均利润率13.78%,但有10家企业利润率为负 [5] - 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3.9%,显著低于下游工业5.6%的平均水平 [5] 供应链挤压与价格战关系 - 新能源车企通过供应链挤压降低产品成本,为价格战预留空间 [4] - 供应链挤压和恶性价格战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导致零部件供应商毛利率持续降低 [4] - 截至4月末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70.3天(同比+4天),汽车行业情况尤为严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