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大北斗港股IPO: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七成收入靠“赚差价” 招股书与供应商财报数据“打架”
新浪证券·2025-06-13 18:16

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 华大北斗脱胎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导航芯片设计业务,成立于2016年12月,股东包括中电光谷、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企业,专注于北斗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的设计与销售,同时提供第三方芯片解决方案如通信及存储芯片 [2] - 2024年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1610万件,全球市场份额4.8%,位列全球第六大GNSS服务商(中国内地第二);双频高精度产品市场份额10.5%,全球第四(中国内地第一) [4] - 收入结构失衡: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分销模式)占比超70%(2022-2024年分别为72.3%/74%/71.7%),GNSS自主产品收入占比不足30%(同期27.7%/26%/28.3%)[6] 财务表现与运营风险 - 营收波动明显: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45亿元、8.40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5亿元(具体亏损0.93亿/2.89亿/1.41亿元)[9] - 毛利率持续下滑:综合毛利率从12%降至9.8%,其中分销业务毛利率仅2.8%-3.1%,GNSS业务毛利率从36%降至27.3%,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均值(39.03%/35.88%/36.37%)[10][11] - 现金流压力:贸易应收款+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从27.64%升至41.06%(2022-2024年分别为3.2亿/3.16亿/4.12亿元)[8] 上市进程与资本运作 - 上市路径曲折:2022年10月启动科创板IPO辅导后两度终止,2025年6月转战港股递交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与平安证券(香港)[4][5] - 曾与信息发展签署2年资本合作协议,探索港股IPO、A股借壳等路径,反映战略调整意图[5] 数据披露争议 - 采购数据存疑:最大供应商翱捷科技-U(占采购额33.8%-39.7%)的财报销售数据与公司披露采购额不匹配,如2024年翱捷披露第三大客户销售额4.46亿元,但公司自称采购额仅2.84亿元[12][14] - 客户供应商重叠:54家重叠客户供应商,2024年产生收入2.36亿元(占营收28%)、采购3.29亿元,存在关联交易复杂性[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