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59.3亿元人民币,同比微增1.1%,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9.4% [3] - 第一季度汽车交付92864台,创历史新高但不及小鹏汽车的94008辆,位居新势力第二 [3] - 单车均价从2024年一季度的30.22万元下滑至26.57万元,降幅达12%,价差拉低潜在收入约30亿元 [3] - 前5个月累计交付16.77万辆,同比增长18.76%,需在剩余7个月完成47.23万辆交付才能达到全年64万辆目标 [4] 市场竞争 - 5月销量40,856辆,环比增长20.4%但同比仅增16.7%,落后于零跑汽车的45,067辆 [6] - 增程车型L系列疲态显现:5月L6焕新版销量18,781辆,较去年24,000+月均水平下滑 [7] - 纯电MPV理想MEGA月销仅数百辆,公司承认对纯电市场判断失误 [9] - 竞争对手快速崛起:零跑C10模仿理想L7策略成功,问界M8上市45天交付破2万,深蓝S09获2万+大定订单 [11][12] 产品战略 - 下半年推出纯电SUV i8(7月)和i6(9月),但面临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等竞品围剿 [9] - L系列全系焕新升级智驾芯片/激光雷达等配置,但"加量不加价"策略未显著提振销量 [7] - 增程技术护城河变浅:快充技术普及削弱其续航优势,行业向纯电转型趋势明显 [15] 技术转型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AI,发布VLA大模型赋能辅助驾驶,7月将推出具备自主规划能力的车机Agent [17] - 成立"空间机器人"和"穿戴机器人"部门,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18] - 但AI领域竞争激烈:小鹏G7首发L3算力AI汽车,算力达2000 TOPS,预售价23.58万元 [17] 行业环境 - 价格战导致行业单车均价普遍下滑,工信部介入规范供应链账期控制在60天内 [21] - 增程市场同质化严重:2025年至少5家企业复制理想L9产品策略 [11] - 智能化成为竞争焦点,但技术落地仍需时间验证,汽车与机器人技术边界逐渐模糊 [20]
拐向纯电,理想汽车驶入慢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