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超过17家车企包括中国一汽、北汽集团、长城汽车、理想汽车等承诺缩短供应商账期至不超过60天,北汽集团还宣布全面取消商业承兑汇票等不合理结算方式[1] - 国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普遍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或电子应收账款凭证支付货款,账期普遍由90天延长到180天以上[1] - 部分整车企业向供应商付款周期超过200天,且这种长账期现象在产业链各级供应商之间形成"击鼓传花"效应[2] 政策影响 - 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大型企业应在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不得利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4] - 工信部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7] - 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发文指出部分车企要求钢厂汽车板降价超过10%,并通过长账期转嫁融资压力和成本[7] 行业问题 - 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为4623亿元同比下滑8%,利润率4.3%低于整体工业企业5.4%的水平,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至3.9%[6] - 2025年第二季度自主品牌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引发新一轮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大幅下降,许多骨干企业亏损[6] - 零部件供应商因价格战和长账期面临现金流紧张,部分企业破产,中标供应商也存在"赔钱赚吆喝"现象[3] 企业行为 - 整车企业在招标中优先选择低价供应商,加重零部件企业压力,导致行业利润下滑[3] - 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董事长呼吁龙头车企调高技术质量评分权重,摒弃唯价格论,建议发票开具后一个月内电汇回款[3] - 价格战导致整车厂利润下滑,通过向供应商压价或延长账期缓解压力,威胁产业链稳定性[8] 专家观点 - 资深汽车营销人马振山指出企业应保持"共赢"发展逻辑和向善基因,才能实现健康发展[4][5]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行业内卷带来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建议加大执法力度遏制恶性竞争[6] - 行业人士认为《条例》实施有望推动汽车行业回归理性竞争轨道[8]
“60天账期”成新标配?工信部表态支持车企落实账期新规
中国经营报·2025-06-14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