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干就不干?民商基金主动放弃一半客户,签约两个多月就“反悔”
华夏时报·2025-06-14 15:02
行业动态 - 40家公募基金在5月至6月期间集中宣布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代销合作,占其原有72家合作机构总量的56% [2][4] - 民商基金代销基金数量从2023年底的2726只锐减至1629只,降幅达40% [4] - 行业普遍出现基金公司与第三方销售机构解约现象,涉及中植基金、厦门银行、大智慧基金等多家机构 [10] 公司战略调整 - 民商基金主动寻求终止公募代销合作,系业务调整所致,已清退投资者开户及交易功能 [2][7] - 公司保留公募非货规模最低保有量以维持销售牌照,可能转向私募代销获取更高收益 [7] - 3月新增合作的富安达基金在2个月后即解约,显示业务调整的快速性 [8] 商业模式分析 - 民商基金业务分为资产管理(服务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服务高净值客户)两大板块,但"臻好投"平台已停用5年 [5][6] - 代销公募产品利润率显著低于私募,后端提成差异驱动机构偏好私募代销 [7] - 与头部代销机构相比,中小销售机构因保有量低、合规成本高面临生存压力 [10] 监管政策影响 - 证监会《行动方案》推动代销机构评价体系转型,从销量导向转为投资者长期收益导向 [10][11] - 新规要求代销机构强化投顾能力,将投资者持有期限纳入考核指标 [11] - 政策加速行业洗牌,头部机构市场份额提升,尾部机构面临淘汰 [11] 行业趋势 - 基金代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成为竞争核心 [10] - 代销机构从"重销售"向"重回报"转型,投顾服务价值凸显 [11] - 合规性强、专业度高的机构将获得监管倾斜和市场份额扩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