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部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 2025年6月1日生效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60天账期上限,违规企业将面临信用惩戒、财政支持限制等处罚 [3][5] - 去年两成零部件企业反馈主机厂账期超过200天,有车企通过"账期+商业汇票"组合变相延长付款至8个月以上 [3][4] 车企账期现状与问题 - 南方大型车企2023年账期约85天,次年Q1同比增加32%,北方车企2023年账款周期约70天,部分订单账期延至120天以上 [4] - 中小供应商账期被延长至120-150天的现象增多,车企普遍将供应商视为"无息资金池" [4][3] - 跨国车企一般严格执行60天以内的供应商支付账期,有的甚至控制在45天内 [7] 新规影响与行业反应 - 新规允许协商使用商业汇票,但需合同明确约定,不得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5][6] - 供应商回款周期从210天缩至60天后,资金周转率提升2.5倍,资金回笼速度加快50%以上 [6] - 头部车企表示缩短账期不会对资金流造成影响,但规模较小、市占率低且长期无法盈利的公司可能面临资金压力 [9][10] 潜在问题与挑战 - 部分供应商担心主机厂仍会通过承兑汇票变相延长账期,实际付款时间可能超过60天 [7] - 物流服务供应商反映被拖欠款项最长达到9个月至10个月,业内存在拖延付款的潜规则 [8] - 对于毛利率低于8%且依赖长账期的车企,如部分新势力,可能面临短期流动性危机 [10] 行业展望与竞争格局 - 账期规范化后,车企挤压供应链的降价空间被压缩,竞争重心需转向技术降本和服务优化 [12] - 价格战仍将持续,但需要控制幅度避免恶性竞争 [12] - 账期统一至60天是汽车行业"反内卷"的第一枪,长期将推动行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 [12]
车企集体承诺60天账期,能否落地?记者问了一圈车企供应商
南方都市报·2025-06-14 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