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系牢低空文旅安全带
经济日报·2025-06-15 05:50

低空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 低空旅游凭借高空跳伞、热气球等"硬核"玩法精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1]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鼓励多样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开发[1] - 地方政府配套措施显著:海南通过空域精细化管理吸引160余家通航企业集聚,南京实现低空航线全域覆盖[1] - 行业规模预期强劲增长,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旅游板块占据重要比重[1] 消费需求驱动因素 - 低空旅游成为消费升级典型产物,现代游客追求个性化与深度体验,超越传统观光模式[1] - 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低空旅游"搜索量同比激增460%,需求涵盖观光、冒险、商务等多维度场景[1] - 产品设计核心在于提供更高(空间维度)、更独特(视角差异)、更刺激(体验强度)的三重价值[1] 行业安全与监管挑战 - 近期祁连山滑翔伞事故暴露行业安全隐患,任意环节疏漏可能导致严重后果[2] - 监管体系需加速完善,要求法规标准制定速度超过行业创新速度,建立全流程制度保障[2] - 企业运营需强化设备维护(适航要求)与人员培训(资质管理),同步建立保险和应急救援体系[2] - 游客安全意识培养成为产业链重要环节,需形成"企业-监管-用户"三维安全防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