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今天,我们与它们共同回答→
经济日报·2025-06-15 16:19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经济价值转化 - 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新增超2亿条 同比增长31% 非遗商品年销量超65亿单 [2] - 博物馆行业2024年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 同比增长15.5% 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 同比增长63.7% [2] - 文旅产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遗产活化 形成沉浸式演绎空间 非遗教学等新消费场景 [3] 科技赋能遗产保护与开发 - 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提升自然遗产保护效能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文物永久保存 [4] - 手机应用和虚拟现实技术突破空间限制 使遗产体验触达率提升300% [4]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实现考古 保护 展览三位一体运营模式 [4] 国际化发展机遇 - 免签政策推动"China Travel"热潮 文化遗产成为国际旅游核心吸引力 [5] - 文化IP国际化传播体系升级 带动遗产体验项目海外营收增长45% [5] - 非遗皮影 铜马凤冠等传统元素通过国潮文创实现出口额翻倍 [2][5] 产业融合创新 - 影视游戏行业深度挖掘遗产IP 相关衍生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8% [2] - 数字文旅将名山大川转化为虚拟景点 带动周边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 [2] - 餐饮行业结合非遗技艺 推出限定产品线贡献12%营收增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