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钱袋子”!多银行提醒防范非法集资套路,这些“坑”不要踩
北京商报·2025-06-15 18:36
非法集资现状与银行警示 - 超10家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在"6·15"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日发布风险提示,主题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1] - 非法集资定义为未经许可或违反规定,以还本付息或投资回报为诱饵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3] - 非法集资常见领域包括房产销售骗局、网络借贷、养老项目、虚拟币交易等12类场景[3] 非法集资常见套路 - 套路一:许诺高额回报,初期按时兑付本息,待规模扩大后转移资金或潜逃[4] - 套路二:编造虚假项目,利用合法公司外壳,假借国家政策或创业创新名义行骗[4] - 套路三:虚假宣传造势,通过明星代言、媒体广告、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声势[4] - 套路四:利用亲情诱骗,采用传销手法拉拢亲友扩大集资规模[4] 新型科技伪装骗局 - 交通银行指出新型骗局涉及云养殖、区块链、虚拟货币等噱头,通过造势活动和小礼品诱骗[6] - 宜宾农商行提示元宇宙、NFT、数字藏品等概念被滥用,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迷惑公众[7] - 骗局三阶段特征:造势(举办讲座/展示证书)→吸金(返点分红诱导追加投资)→跑路(资金链断裂)[6] 公众防范建议 - 警惕"高息理财""消费返利"等承诺,收益率超5%需谨慎核实[8] - 核查企业金融牌照资质,判断项目真实性及资金流向[8] -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要求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的通信[9] - 通过官方渠道验证金融产品,避免与个人签订投资协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