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耕 “保险+期货”实践价值日益凸显
证券日报·2025-06-15 22:29
保险+期货发展历程 - "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已开展十年,初期以棉花、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为试点,探索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1] - 十年来从点到面层层铺开,从沿海到内陆快速延展[1] - 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试点项目211个,涉及6个品种,总保费15亿元,保障金额346亿元,承保面积1035万亩,理赔金额11亿元,平均赔付率69%,受益农户76万户[3] 富县苹果项目案例 - 陕西富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自2019年开展以来累计投保果园13.85万亩,承保产量20.7万吨,涉及农户9171户,户均理赔近6000元[1] - 2022年项目优化期权结构,为3092户果农的5.6万亩苹果提供4.85亿元风险保障[1] - 果农案例显示,18亩苹果投保后因价格波动获赔2500余元,有效弥补收入损失[2] 模式创新与成效 - 从价格险向收入险拓展,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项支持[3] - 试点浅虚值期权降低成本,探索保险公司风险自留,促进产品标准统一[3] - 项目帮助农户锁定收益、规避风险,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3]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比例提升,使更多中小农户能负担风险保障[5] - 需将风险管理工具嵌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链条提升产业抗风险水平[5] - 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与期货、保险机构形成合力推动模式升级[5] 行业价值 - 验证期货市场在管理农户市场风险、稳定种植预期的积极作用[4] - 促进农业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