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高校需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培养兼具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产教融合学科平台共建共享机制[5] - 合肥工业大学实施"斛兵学者""黄山学者"人才计划 构建"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俊才"三级引才体系 形成创新雁阵格局[6] - 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类博士后岗位 通过校企项目培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选派教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解决技术难题[7] 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 - 合肥工业大学围绕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 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调整学科布局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9] - 探索"创意 创新 创业 创投"四创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前沿科学中心[9] 科技供给与产业升级 - 高质量科技供给是产业创新基础 需突破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等领域的国外技术垄断[10] - 合肥工业大学实施原创性科技攻坚计划 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双轨并行为产业提供源头科技支撑[10] - 提出"企业出题 政府立题 高校解题 市场阅卷"的"合工大模式" 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推动技术共享[11]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建立校企战略伙伴关系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突破光伏逆变器技术瓶颈 实现MW级风电变流器等产品产业化[14] - 设立中试资助基金支持TRL3-TRL5阶段项目 成立区域产业研究院绘制技术图谱助力供需对接[15] - 构建"平台 科技 人才 金融 市场"五位一体培育体系 为科研团队提供初期研发资源支持[15] 城校协同发展 - 合肥市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 主攻高端装备 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 助推"芯屏汽合"产业地标形成[12] - 研究院聚焦光伏逆变器 储能变流器等技术产业化 引领大型电站光伏逆变器技术发展[14]
以科技创新、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创新(教育名家笔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16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