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产业人才引育之思
广州日报·2025-06-16 06:21

广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人才生态现状 -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领域展现出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巨大潜力[1] - 广州高校资源丰富,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持续输出高质量毕业生为产业奠定基础[2] - 应届毕业生在机器人系统集成、工业场景应用等实践能力上与产业需求存在差距,需加强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衔接[2] 人才引进与培养措施 - 广州推出"广聚英才计划"和"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通过18趟"专列"北上高校揽才[3] - 需构建系统性长效人才支持体系,覆盖从青年学者到领军人才的梯度培养机制[3] - 建议编制"专项人才需求清单",细化基础算法、硬件研发等类别,制定差异化支持方案[5] 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 建议建立"广州人工智能产教协同平台",汇聚高校、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力量优化培养标准[6] - 推广"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指导[6] - 支持产教联合建设,参考广汽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模式培养紧缺技能人才[6] 人才发展生态优化 - 建议设立支持青年人才科研创新的专项机制,提供研究条件和前期支持[7] - 探索构建"人才—项目—基地"支持模式,与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建设结合[7] - 尝试建立人工智能人才"代表作"评价模式,突出实际贡献和市场价值[7] 政策与服务协同 - 建议设立"广州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活动[8] - 探索打造"一站式"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出入境、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8]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人工智能人才资格互认和资源共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