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AI来敲门,高等教育如何“开门迎客”
中国青年报·2025-06-16 06:29

AI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 国家政策明确支持AI助力教育变革,提出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专业设置,并制定师生数字素养标准[1] - 多所高校加快探索"AI+教育",如清华大学成立教育学院并新增150名本科招生名额聚焦AI人才培养[3] - 澳门大学等院校已开放ChatGPT使用权限,但规范AI引用程度,强调核心观点需原创[2] 教育模式转型与教师角色重塑 - 专家指出教师需从"防AI"转向主动设计AI使用场景,明确授权学生使用AI的层次和程度[2] - 复旦大学采用AI生成素材开展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知识吸收效率[5] - 清华大学研究表明真人教师在价值观引导和情感交流方面不可替代[6] AI技术应用的潜在问题 - AI检测工具存在误判现象,如将《荷塘月色》判定为60%AI生成率,专家建议结合人工评定[4][5] - 部分学校强行推广未经验证的AI工具,导致教学增负而非赋能[4] - 需警惕AI"降智"风险,避免机械式捆绑AI与教育[4] 教育本质与AI的边界 - 专家强调教育应保持人的主观能动性,AI无法替代教师的社会化与情感化教育功能[7] - 大学教育核心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塑造,AI时代情感教育更显重要[8] - 图灵奖得主认为AI对教育的影响目前不及黑板和印刷机发明,教师关怀仍是关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