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技术的新商业模式 - 自动驾驶技术与新商业模式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流动业态 [1][35] - 无人驾驶车辆可被改造为移动的美发沙龙或美甲店等空间,使时间紧张的用户能在移动中享受服务 [2] - 自动驾驶车辆具备高度灵活性、可编程性和独立运行能力,使其有潜力成为下一代城市移动第三空间的主力军 [21][22] 第三空间概念的演变与挑战 - 第三空间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的概念,指家庭(第一空间)和职场(第二空间)之外,可供人们自由释放自我和展开社交的场所,如酒吧、咖啡店、图书馆 [4][5][6] - 星巴克通过出售座位和空间,使第三空间概念在国内流行,消费者习惯在咖啡店开会、办公和学习 [6][7] - 传统固定形态的第三空间如星巴克、书店、KTV正面临挑战,经营困难,需依靠文创产品或网红打卡勉强维持 [8][9] - 当前社会节奏相比四十多年前快了一倍以上,传统第三空间要求消费者前往并停留于特定位置,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 [11][12] 新能源汽车作为移动空间的实践 - 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厂商注重“冰箱彩电大沙发”,将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可移动的空间 [15][16] - 许多人在下班后愿意在车内享受个人时间,新能源汽车的K歌、影音系统支持用户在车内进行娱乐活动 [16][17] - 理想MEGA推出Home版,通过升级车内舒适度更好地满足家庭用户需求,即在车行进过程中乘客能获得最舒适体验 [18][19] 自动驾驶作为移动第三空间的场景应用 - 百度Apollo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其核心功能是提供点对点的交通运输,但可延伸为移动的第三空间 [20][21] - 消费者已自发将无人车用作“移动琴房”以避免影响邻居,或作为自习室写作业,显示对个性化移动第三空间的现实需求 [27][28][29] - 自动驾驶车辆可预约为移动咖啡车,提供比传统咖啡馆更方便和私密的空间;也可作为移动办公室,供用户处理工作或享受个人时光 [23][25] - 自动驾驶车辆可提供移动休憩功能,作为移动摇篮,为需要短暂休息的用户提供比钟点房更优、比快餐店座椅更舒适的选择 [30] 流动业态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 - 传统商业模式中,城市商业活动核心是“选址”,商家需投入巨资租赁固定店铺,人流是向心性聚合,消费者需主动前往 [31][32] - 固定店铺经营时间固定,非营业时段空间和设备资源闲置,造成浪费,且商业模式和目标客群相对固定,难以迅速调整 [33][34] - 流动业态下,商家不再被固定店铺捆绑,可实现“服务上门”,经营载体为自动驾驶车辆,可根据实时需求和大数据分析动态选址定位 [35][36] - 流动生态使人流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人群与服务场景基于需求动态连接,实现商业和城市空间的智能化协作 [36][37] - 无人驾驶技术将改变对城市空间、交通、商业和城市规划的认知,道路未来不仅是线性基础设施,更是链接动态服务与人群的智能网络 [38]
我们对无人驾驶的想法,竟然狭隘了?
36氪·2025-06-16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