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极光到南极雪 他们把实验室搬到“世界尽头”
中国青年报·2025-06-16 11:06
极地科研团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位教师将实验室搬到极地,开展海冰监测、极光观测、冰川研究等工作 [1] - 吴家骥教授独自值守中国北极黄河站,保障科考站核心科研任务持续运行,曾经历10多天网络通信中断仍坚持数据备份和设备维护 [1] - 韩冰教授主持极光观测项目,通过分析大气数据研究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层关系,开发"宇宙快递员"和"高空CT机"技术系统 [2] 极地科研价值 - 极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微弱变化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1] - 极光研究可监测臭氧层变化,为国际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2] - 南极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全球气候格局,是理解地球系统的关键环节 [3] 极地科研挑战 - 南极科考需具备广博知识储备和团队协作能力,涉及设备维护、基建等多领域合作 [3] - 极端环境导致精密仪器失效风险,要求技术研究必须结合实际环境条件 [4] - 极地工作需承受零下几十度严寒、通信中断等极端条件,考验科研人员坚韧性 [1][4] 技术应用成果 - 开发极光观测算法,为空间天气预警和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 - 在南极完成20余套旧设备维护和新设备搭建,持续产出环境监测数据 [3] - 实施高空大气物理观测项目,获取地球"冷极"关键气候数据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