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淡季填仓大战升级,“毕业寄”这块肥肉不好吃了?
36氪·2025-06-16 20:01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全国近3000所高校的1222万毕业生形成庞大行李寄递市场 成为快递行业在淡季的必争之地 [2] - 快递企业包括顺丰 京东 德邦 韵达 安能 百世 通达系等纷纷入场竞争 今年战火较往年更早 [2][3] - 高校毕业寄市场越来越类似618购物节 成为快递营销日历重要节点 但实际盈利性可能低于预期 [2] 企业竞争策略 - 顺丰推出学生会员"首单0元起"活动 并将权益延伸至就业搬家阶段 旨在锁定Z世代客群 去年在厦大思明校区单日快递量达2000-3000件 为平时4-5倍 [5] - 德邦深耕校园寄递12年 今年推出学生优惠礼包与绿色通道 服务延伸至宿舍楼下 [2][5] - 京东物流去年服务近3000所高校 最远距离5000公里 提供免费打包工具和行李保管服务 在华南理工发放7000个免费编织袋 [7] - 安能物流推出"0元抽"活动 申通去年覆盖20省份200多所高校超350万学生 今年预计进一步扩大 [5][7] 行业驱动因素 - 学生群体对价格不敏感且习惯电商消费 催生大量快递需求 快递企业通过校园场景培养未来客群 [3][9] - 六七月份为行业传统淡季 毕业寄成为重要业务增量点 在高度内卷的快递行业中具有战略意义 [9] - Z世代年轻人自带网络传播属性 成为品牌渗透市场的天然渠道 可显著降低营销成本 [5] 运营挑战与行业乱象 - 价格战导致每公斤运费降至1元以下 去年部分企业报价低至0.8-0.9元/斤 盈利空间被压缩 [2][12] - 校园垄断被打破 多家企业入驻导致地盘争夺冲突 此前北京海淀有网点凭单一校园垄断月赚50万元 [12] - 服务承诺与实际执行存在差距 包括免费上楼覆盖不足 偏远地区自提 临时加收"上楼费"(如200元/100斤) 以及丢件损件问题 [12] - 末端配送能力面临考验 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难题未解决 毕业生数百斤行李配送要求更高 [12][14] - 业务高峰需短期集中资源 单个站点需配置3-5名专职人员 每天12小时不间断收件才能满足需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