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助驾驶行业现状 - 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汽车领域焦点话题,行业步入智能化下半场,掀起"平权战" [1] - 智能辅助驾驶价格不断下探,渗透率持续攀升,但同一价位区间不同车型存在巨大配置差异 [1] - 2024年1月20万25万元价位段汽车城市NOA搭载率仅2.1%,10月迅速升至24.7% [2] - 截至2023年12月,城市NOA车型价格下探至20万30万元区间,高速NOA渗透到15万20万元区间 [2] - 2024年10万元级以内车型开始配备高速NOA,15万元级以内车型竞相实现城市NOA上车 [2] 技术发展与安全挑战 - "小米事故"引发对智能辅助驾驶安全问题的关注,L2级辅助驾驶强制性国标即将落地 [1] - 行业内存在夸大宣传、消费者缺乏使用教育等问题,为安全使用埋下隐患 [3] - 15万元级车型最高配置与主流方案算力相差6倍,传感器数量相差8个 [5] - 低成本方案在产品延展性上存在局限,会限制软件OTA升级 [5] - 行业距离真正平权仍有较大距离,同价位车型间存在悬殊安全能力 [5] 行业观点分歧 - 地平线CEO余凯认为L2级辅助驾驶国标将缓解车企焦虑,引导行业回归健康状态 [1] - 德赛西威李乐乐强调平权应以安全为先,不同价位车型应享受同等安全守护 [3] - 魔视智能CEO虞正华反对一刀切追求高阶智标配,主张分层推进基础L2普及 [4] - 同济大学朱西产指出技术普及率和安全能力差距被营销话术掩盖 [5] - 广汽王代涵认为为平权牺牲安全会损害品牌形象 [5] 产业链格局变化 - 智驾芯片商和方案商正逐渐取代传统Tier 1,成为产业链核心受益者 [7] - 智驾芯片领域具有高弹性,国内主要方案商集中在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企业 [7] - 地平线2024年研发投入31.56亿元,总营收23.84亿元 [8] - "地大华魔"梯队(地平线、卓驭、华为、Momenta)面临低端方案供应商挑战 [9] - 余凯预测自动驾驶领域终局将是20%车企自研,80%寻找合作伙伴 [9] 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年有望成为城市NOA关键里程碑,将切入15万20万元主流市场 [2] - 地平线余凯认为2~3年内可实现10万元以上车型智能辅助驾驶标配 [7] - 卓驭科技预计一年内让辅助驾驶平权下探至10万元级别以内 [7] - 德赛西威李乐乐指出规模化量产是降本关键,推动技术标准化 [8] - 黑芝麻智能刘卫红表示芯片出货量增加将提升成本竞争力 [8]
“智驾平权”之路:安全是前提 行业格局待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16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