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原理与分类 - 测距方式主要包括飞行时间(ToF)和调频连续波(FMCW),ToF是当前中长距车载主流方案,技术成熟且成本低,FMCW在测距、测速、抗干扰性等方面具优势但系统复杂成本高 [4] - 扫描方式分为机械式、混合固态(如MEMS、转镜式)和固态(如OPA、Flash),固态化趋势显著,更可靠经济且易通过车规级标准 [4] - ToF与FMCW在室外测距均可实现100-250米,ToF是中长距主流选择,FMCW性能更优但成本高,未来可能形成并存格局 [29] 下游市场应用 - 传感器融合方案(激光雷达+摄像头)目标物追踪准确度达75%,比纯视觉方案高20个百分点 [1] - 2023年机器人占激光雷达下游应用68.2%,2030年中国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达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7.9% [2]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特斯拉Optimus计划量产5000台,智元、广汽等厂商明确量产计划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5.26亿美元,2029年预计达36.32亿美元 [2] - 2026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达431.8亿元,芯片化、固态化技术推动成本下降 [12] - 2024年中国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突破55.7%,2025年预计升至65%,L3级功能开始规模化落地 [4] 成本与搭载量 - 车载激光雷达价格从2023年35-40万元下探至2024年30-35万元,2025年零跑B10车型12.98万元搭载 [5] - L3级需1颗前视+2-3颗补盲雷达,L4级可能搭载10颗(如广汽埃安车型),推动需求增长 [5] - 速腾聚创MX激光雷达突破200美元价格门槛,车载激光雷达均价从2023年4300元降至2024Q1的2600元 [3][64] 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市场中禾赛科技(33%)、速腾聚创(24%)、华为(19%)、图达通合计占88%份额 [5] - 禾赛科技2025Q1营收5.3亿元(+46.3%),预计全年交付120-150万台,机器人领域交付近20万台 [3] - 华为2025年1月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份额34.4%,ADS 4.0搭载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 [6] 技术发展趋势 - 头部厂商通过自研SoC芯片、光学集成等技术降本,固态化方案占比提升 [5] - 905nm和1550nm波长为主流,满足IEC 60825-1:2014的Class 1安全等级要求 [59] - 多传感器融合成为主流趋势,激光雷达弥补纯视觉方案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短板 [42]
长城证券:通信行业深度报告——高阶智驾+机器人双轮驱动,激光雷达有望开启放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