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之道】别让隐私政策蜕变为“霸王条款”
证券时报·2025-06-17 01:39
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无小事。因此,欲破此局,需从企业责任、监管框架到用户赋权三端共同发 力,构建刚柔并济的治理体系。 首先,APP运营者必须抛弃"能收则收"的原始冲动,将个人信息保护由合规负担转化为核心责任。企业 应主动关注监管动态,摸清行业合规边界,尤其处理大量或敏感信息时,技术防护(如加密存储、内外 网隔离)应成标配而非点缀。须知,用户信任乃数字时代最珍贵的信任货币,若隐私协议沦为"阅读理 解题",技术防护形同虚设,那么用户每一次被迫勾选,都在无声侵蚀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其次,监管之手需更精细有力。可借鉴《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中"分类施策"的智慧,对APP进行分级 分类管理:为不同业务场景及体量的应用量身定制规则,避免"一刀切"窒息创新。同时强化"负面清 单"思维,严打默认勾选、捆绑同意等"擦边球"行为,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让违规者付出代价。柔性监 管亦不可缺——如设立整改缓冲期,以差异化激励替代单纯处罚,在规范与活力间寻得平衡。 近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了65款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移动应用 (APP),涉及未显著告知隐私政策、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数据、未提供有效注销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