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竞相上市与黯然退场并现保险中介行业含金量几许
中国证券报·2025-06-17 04:58

保险中介机构上市动态 - 手回集团于5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8.08港元/股,首日收盘价6.61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超18%,截至6月16日收盘价进一步下跌至5.33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超34% [1] - 手回集团分别于2024年1月、2024年7月、2025年3月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终成功上市 [2] - 元保集团于2025年4月在纳斯达克上市,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70亿元(同比+43.8%),净利润2.95亿元(同比+122.1%) [2] - 轻松健康集团、白鸽在线拟赴港上市,恒光控股、青民数科等拟赴美上市,众淼控股、有家保险、致保科技等已上市 [3] 保险中介行业分化现象 - 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为2539家,较2023年末减少27家,2025年以来超20家机构注销 [4] - 保险中介股权交易市场冷清,转让价格整体下降,全国性牌照价格在千万元以上,区域性牌照价格100万-500万元 [4] - 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机构市场份额增加,中小机构面临生存压力,部分机构因依赖销售端导致盈利困难 [5]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报行合一政策导致佣金率下降,手回集团长期寿险产品平均首年佣金率从2023年31.7%降至2024年21.5% [6] - 监管持续规范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从粗放式经营向服务升级、技术赋能、生态协同转型 [6] - 部分机构因早期引入外部投资人(如手回集团完成天使轮至C轮融资)且签订对赌协议,加速上市进程 [3] 未来发展路径 - 需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如深化理赔端服务(陪诊等)、强化团队专业能力、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机构合作 [7] - 建议深耕细分市场(特定群体/区域)和险种,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7] - 科技赋能成为关键,已上市/拟上市机构多强调科技属性,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与客户体验 [7] - 长期需构建"护城河",包括强化销售优势、精细化运营、提升科技投入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