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时报》记者探访中亚首条城市轻轨项目,“中国建造”助力中亚交通建设
环球时报·2025-06-17 06:55

中国-中亚峰会与阿斯塔纳轻轨项目 -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旨在推动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1] - 阿斯塔纳轻轨项目是中哈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成后通勤时间缩短近一半 [1] - 轻轨项目由中企承建,展现专业能力、履约精神和"中国速度",为中哈及中亚合作增添新篇章 [1] 项目背景与当地需求 - 阿斯塔纳人口增长率达7%(2024年),现有人口150万,预计2035年增至250万,远超最初60万的设计容量 [2] - 城市交通压力加剧,轻轨被视为缓解拥堵、升级交通的关键,预计日均客流量2.5万人次,最高达9.2万人次 [2] - 轻轨全长22.4公里,连接世博园、总统府等核心地标,提升市民出行便利性 [2] 项目进展与社会反响 - 首列列车由中车唐山公司制造,采用无人驾驶技术,车站设计融合现代感与哈萨克斯坦特色 [3] - 当地民众高度期待,通勤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吊装成功后引发广泛关注 [3] - 建设团队展现"中国效率",18座车站中中建六局承建9座及14个区间(18.34公里) [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极端气候挑战:冬季施工期长达6个月(10月至次年4月),最低温度零下30℃,采用耐寒材料并调整施工时序 [4] - 伊希姆河大桥采用高寒专用钢(2598吨),在中国预制后运输4600公里现场拼装,提升效率与环保性 [5] - 中方调配国内资深团队(如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西安地铁8号线专家)解决复杂施工问题 [5] 履约能力与标志性工程 - 建设团队严格履约,在核心区施工中最小化交通影响,如LR17-LR18钢混梁架设仅用3天完成46吨节段吊装 [6] - 通过专业软件模拟和专家论证,精准施工获市民称赞"一夜成桥" [6] - "中国建造"的速度与质量增强当地对轻轨的期待,推动中哈基建合作深化 [6] 中国-中亚基建合作成果 - "双西公路"缩短霍尔果斯至阿拉木图车程2小时,中吉乌铁路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7] - 塔吉克斯坦亚湾—瓦赫达特铁路桥贯通南北,土库曼斯坦中企修建道路超1000公里 [7] -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显著,第二届峰会被期待为地区发展开辟新前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