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核心内容 - 监管层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重点改革权益类基金的浮动费率和薪酬绩效体系,颠覆传统投资打法[1] - 新规要求主动权益基金实行与比较基准挂钩的浮动费率模式,终结规模至上逻辑,管理费率根据业绩表现动态调整[2]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已获批,要求头部机构浮动费率产品占比不低于主动权益类发行量的60%[2] 浮动费率机制设计 - 费率结构分层:跑赢基准6%且正收益可获1.5%管理费,跑输基准3%降至0.6%,接近基准维持1.2%[3][4] - 近一年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12.32%,但仅26.9%产品能达标升档条件[4] - 降档幅度(费率砍半)大于升档(+0.3%),机制设计明显倾向投资者利益[4] - 股票类ETF盈亏平衡点随费率下降大幅提升:0.5%费率需百亿规模,0.15%费率需千亿规模[4] 规模发展目标 - 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增长至少10%[5] - 当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不足25%,远低于全球57%的平均水平[5] - 权益类基金占比纳入考评,权益投资规模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5] 薪酬与绩效考核改革 - 降低规模排名等经营指标权重,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7] - 基金经理考核中净值表现权重不低于80%,高管考核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7] - 三年期产品净值低于基准超10%将显著降薪,"显著跑赢"基准才能提薪[8] - 2022-2024年64%主动权益基金累计跑输基准超10%[9] 投资策略与行业配置影响 - 基金经理需更重视比较基准,纠正重仓运作和风格漂移问题[9] - 投资策略转向多元化配置,强调攻守兼备和产业周期把握能力[9] - 沪深300成份股中银行(-10.49%)、非银金融(-9.72%)等行业存在显著低配[10][11] - 红利类资产配置可能提升,银行等低配行业近期表现亮眼[11] 指数基金发展机遇 - ETF实施快速注册机制,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12] - 指数类产品吸引力增强,但同质化竞争使头部机构更受益[12] - 销售端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等纳入考评指标[12]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公募优势扩大,中国公募CR5约40%低于美国70%的集中度[12] - 中小基金面临转型压力,需打造差异化投研体系突围[14] - 行业加速向精细化运营转型,淘汰整合趋势明显[14]
公募变天,这些人的躺赚时代终结了
36氪·2025-06-17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