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政策与监管 -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国九条"首次提出市值管理概念,2014年"国九条"再次推动但缺乏明确指引导致乱象[1] -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明确市值管理定义,建立大数据监控体系打击"伪市值管理"[1] - 2024年12月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考核硬指标,2025年成为市值管理推广元年[2] - 5月9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规则》,5月26日两办印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意见》支持引入5%以上机构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2] 积极股东与公司治理 - 中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中小股东"搭便车"现象,量化基金频繁进出不参与治理,主观多头基金回避介入以避免"野蛮人"标签[1] - 积极股东通过"用手投票"介入治理可解决"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问题,但需防范过度干预正常经营[2] - 市值管理成为非控股积极股东与控股股东的最大治理共识,通过并购、股权激励等工具实现共治[3] - 上海凤凰案例显示:国资持股22.7%与民营持股16.93%形成7席董事会(国资5席/民营2席),民营股东委派总经理实现市场化经营[13] 市值管理实践案例 - 山东金泰48个涨停板的"伪市值管理"导致实控人入狱,警示短期炒作与价值创造本质相悖[4] - 中国上市公司数量超6000家全球第一,但总市值仅为美国30%,医药行业50%公司市值不足20亿元反映"小散乱"问题[4] - 上海凤凰2024年销量1170万辆(国内市占率20%),重点发展锂电助力车和公路赛车,通过职业赛事提升品牌技术形象[12] - 中邮证券依托邮政集团6.5亿金融客户和4.2万网点资源,为央国企提供"长期资本引入+市值管理"服务,曾协助邮储银行应对特朗普关税战市值波动[8] 行业整合与战略重构 - 汽车行业预测将从数十家整合为3-5家龙头,复制家电行业美的、格力的发展路径[5] - PE机构通过战略重构能力参与市值管理,必要时收购控制权,核心是"投赛道、投人"的企业家战略格局[5] - 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有利于稳定企业家预期,引导耐心资本支持实体经济[5] - 上海凤凰国际化布局:保加利亚建厂规避85%反倾销税攻欧洲市场,印尼工厂利用关税优惠(从90%降至66%)辐射北美,日本子公司主攻高端市场[12] 券商业务转型 - 中邮证券市场化改革后收入利润逆市增长,打破平均主义薪酬体系建立绩效考核驱动机制[7] - 东方财富2800亿市值示范"互联网流量+财富管理"模式,传统券商因业务高波动性估值受限[9] - 中邮证券成立市值管理业务委员会,整合研究/投行/财富管理资源打造"专精特新"综合服务[10] - 证券公司需从经纪业务价格竞争转向财富管理等稳定增长型业务提升市值认可度[9]
积极股东如何做好公司市值管理?
36氪·2025-06-17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