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创业板指剔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公司:“尾部风险管控”有助于提升投资价值
指数调整概况 - 深交所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深证100等指数实施样本定期调整,创业板指数样本股剔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的上市公司并设置20%的权重上限 [1] - 创业板指数调入8只成分股市值2428.2亿元,调出8只成分股市值1062.9亿元,二者相差1365.3亿元 [1][2] - 调整后创业板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9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分别占34%、24%和12% [3] 行业分布变化 - 调入成分股以电子元件及设备、文化传媒、通信行业为主,调出成分股集中在生物科技、医疗保健、制药等传统热门领域 [2] - 行业分布差异反映短期市场行情影响,电子元件及设备产业市值提升显著,但长期趋势未发生根本转变 [1][3] - 新样本中注册制公司权重提升至7%,22家公司研发投入超10亿元,2024年平均研发投入增长10% [3] ESG机制影响 - 创业板指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新样本中60%成分股国证ESG评级为A及以上 [3] - ESG评级B以下股票占比不足4%,剔除后有助于提升指数稳定性和投资价值 [2][4] - 深市主要指数ESG高评级占比显著:深证成指BBB级及以上占75.2%,深证100占97.0%,创业板指占71.0% [4] 市场效应分析 - 调整后创业板指对总市值的代表性提升,促进资金向高成长性企业流动 [3] - 被调出企业仍具投资价值,短期调整不直接否定行业长期发展潜力 [3] - ESG评级对短期收益影响尚无共识,创业板指编制侧重综合因素而非单一ESG因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