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政策优化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强调全链条质量监管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1] - 2025年国家层面计划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和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预计国家和联盟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 [1] - 第11批集采启动时间可能晚于预期 需等待《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正式落地 [2] 报价机制调整 - 第10批集采62种药品平均降价超60% 出现多款注射剂单价不足1元 阿司匹林3分钱/片的极端低价现象 [3] - 征求意见稿调整报价规则 从价差不超过1.8倍改为引入报价纠偏机制 避免简单以最低价计算价差 [4] - 专家建议以中位价或平均价为基准划定报价区间 避免唯低价论导致质量风险 [4][5] 药品质量监管 - 第10批集采中四川海梦智森因GMP不符合要求被取消资格 其间苯三酚注射液曾以0.22元/支中标 降幅超92% [6] - B证企业数量从2021年140家飙涨至2023年1249家 第10批集采30%中标产品为B证企业委托生产 [7] - 低价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足 影响研发投入和长期供应稳定性 [7][8] 集采成效与挑战 - 集采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 其中3600亿元用于创新药 占比超80% [10] - 第11批集采144个品种符合条件 涉及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920亿元 含20余个超10亿品种 [9] - 专家建议建立全国统一采购平台 实施动态价格调整机制 将创新性和临床获益纳入评分标准 [10][11] 原研药与创新激励 - 第10批集采中原研药全部退出 专家认为应尊重其挂网权 同时优化医保支付标准 [9] - 需平衡质量与创新关系 提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 支持创新药差异化竞争 [10][11]
国务院研究优化集采:第11批药品集采将至,报价机制调整在即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17 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