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创新药市场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HSSCPB)年内累计涨幅达71.83%,较去年同期20.74%的跌幅显著反弹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年内增长67.16%,二级市场回暖带动药企IPO热潮 [1] - 6月已有7家本土药企递表赴港,包括翰思艾泰、维立志博等,其中5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1][2] 药企IPO财务数据 - 翰思艾泰2023年收入666.4万元,亏损8516万元;2024年收入768.1万元,亏损扩大至1.17亿元 [2][3] - 维立志博2023年亏损3.62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至3.01亿元,2025年Q1亏损7536.7万元 [2][6] - 银诺医药2024年收入2005.5万元,亏损1.75亿元,较2023年7.33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2][7] - 东阳光药2024年营收40.19亿元,净利润2480.3万元,核心产品奥司他韦占中国抗流感药市场38.5% [2][8] 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翰思艾泰核心产品HX009处于I/II期临床,研发成本从2023年4670万元增至2024年7470万元 [3][4] - 银诺医药GLP-1药物依苏帕格鲁肽α已商业化,减重适应症IIb/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完成 [7] - 轩竹生物2024年收入跃升至3009万元,但超9成依赖单一产品KBP-3571 [8] - 长风药业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占2024年营收94.5%,已纳入集采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港股18A章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通道,吸引A股转港股企业如轩竹生物 [2][3] - 药物从I期到FDA批准平均成功率仅7.9%,耗时10.5年,早期研发风险高企 [4] - CD47靶点研发遇冷,跨国药企要求III期数据才注资,加剧早期企业压力 [5] - 东阳光药面临专利悬崖,奥司他韦胶囊专利已失效,颗粒剂专利2026年到期 [8] 资本运作与战略 - 维立志博与Aditum Bio达成6.14亿美元BD交易,含特许权使用费及股权 [6] - 东阳光药拟通过港股上市整合研发平台,提升全球品牌形象应对专利到期 [9] - 长风药业计划募资投入吸入制剂研发及生产设施扩张,巩固现有优势 [9]
药企扎堆港股IPO:上市热潮难掩“造血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6-17 15:12